项目特点


[ 消浪海堤 | 新湾仔渡轮码头及政府直升机坪 | 中环湾仔绕道跨越港铁荃湾线工程 | 优化海滨 ]

消浪海堤

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的新海滨会筑建消浪海堤。这种海堤有助减少因船只在维港内航行而产生的反射海浪,从而为海上交通提供一个适合航海的环境予海上交通使用者。

消浪海堤

在中环码头附近海滨建成的消浪海堤

  • 消浪海堤由多件预制沉箱组件整合而成。每件组件重超过1000公吨,由于单靠一般起重机吊运这些预制组件会有困难,因此,为方便卸下组件,需要利用浮力,并使用半浮潜的平面趸船,才能运载组件。
  • 为了让趸船在足够的水深浸没,有关方面需在海床最深的位置(即近维港的中心),卸下预制组件。首先把水从趸船船尾的内隔舱注到船头的内隔舱,待趸船逐渐下沉至合适深度后,便利用水上起重机协助卸下预制组件。其后,预制组件会由拖船运载到拟议安装地点。
在中国预制的沉箱海堤组件 在中国预制的沉箱海堤组件 半浮潜趸船开始下沉以卸下沉箱海堤组件 - 步骤1 半浮潜趸船开始下沉以卸下沉箱海堤组件 - 步骤1
半浮潜趸船正在下沉 - 步骤2 半浮潜趸船正在下沉 - 步骤2 沉箱海堤组件从半浮潜趸船卸下 - 步骤3 沉箱海堤组件从半浮潜趸船卸下 - 步骤3
500公吨重的水上起重机在最后位置装置海堤组件 500公吨重的水上起重机在最后位置装置海堤组件 海堤组件到位 海堤组件到位

首批消浪海提沉箱组件抵达工地
首批消浪海提的沉箱组件于2010年12月2日由半浮潜趸船运抵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工地。装卸工作需使用500公吨的水上起重机及拖船。

新湾仔渡轮码头及政府直升机坪

新渡轮码头位于未来湾仔海滨,将取代现有湾仔东和湾仔西的渡轮码头,金紫荆广场旁将兴建新永久政府直升机坪,以取代现时位于前湾仔公众货物起卸区旁的临时直升机坪。该直升机坪将会同时容许商用直升机使用。

新湾仔渡轮码头及政府直升机坪

新湾仔渡轮码头及政府永久直升机坪的拟议外观设计

目的:

  • 展现香港的现代城市形象﹔及
  • 配合城市规划委员会有关维多利亚港的规划愿景:「令维多利亚港成为富吸引力,朝气蓬勃,交易畅达及象征香港的海港:港人之港,活力之港」。
设计主题:
  • 采用现代建筑风格﹔
  • 配合整体规划和市区设计目标,以缔造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海滨供公众享用﹔以及
  • 强调建筑物与海港和湾仔区的文化、历史和四周环境的关系。

画家印象中的新湾仔渡轮码头

画家印象中的新湾仔渡轮码头

  • 两层高的渡轮码头;
  • 设上盖的公众园景观景台,让公众在顶层的观景处浏览维多利亚港和两岸海滨的景色,令朝气蓬勃的维港更添姿釆﹔
  • 柱与柱之间饰以「石墙树」图案,取材自湾仔和中区一带生长于古老石墙的树木,别具地区历史特色﹔及以
  • 开扬的码头结构,有利用自然通风,并增加结构的透视感觉。

画家印象中的新政府直升机坪

画家印象中的新政府直升机坪

  • 候机楼高两层,玻璃外墙会饰以「石墙树」,以展现湾仔区的历史﹔
  • 建筑物顶部将会以园景美化,以优化海滨的景观﹔以及
  • 透明的隔音屏障饰以「石墙树」图案。

中环湾仔绕道跨越港铁荃湾线工程

为尽量减少工程对现有港铁荃湾线沉管隧道的影响,建造横跨港铁荃湾线的一段中环湾仔绕道时,该绕道会以桩柱平台的形式,横跨港铁荃湾线。

中环湾仔绕道跨越港铁荃湾线工程

优化海滨

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让我们有机会优化湾仔、铜锣湾和附近一带的海滨。工程所新增的土地将会作公共用途,用以在湾仔北和北角发展海滨长廊(不包括在本工程计划之内),汇合位于中环新海滨的海滨长廊,提供一条沿港岛北岸长约四公里的连贯绿化线。

特色专区

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新海滨会划分成五个特色专区(不包括在本工程计划之内)﹕艺术及文化区、以「水」为主题的公园区、水上康乐区、文化历史区、休闲及活动区,展现不同的规划重点和形象,以提供一个具吸引力和活力的海滨。每个专区的特色,主要根据毗邻腹地的现有特色和环境而设定。

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让我们有机会优化湾仔、铜锣湾和附近一带的海滨。工程所新增的土地将会作公共用途,用以在湾仔北和北角发展世界级的海滨长廊(不包括在本工程计划之内),汇合位于中环新海滨的海滨长廊,提供一条沿港岛北岸长约四公里的连贯绿化线。

行人通道

为使腹地和新海滨的行人往来更方便畅通,我们会在湾仔北和北角区兴建九条新的行人通道,包括五个地面过路处、一条行人天桥和三个供行人使用的园景平台。

行人通道